首页 > 光伏设备>详情

采访回答技巧?

来源: ZHENGF 发布于:2024-12-14 03:28:16

平时准备

平时准备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准备。这种准备包含文化、社会、历史、人物等各种知识的储备,也包括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持续关注。一旦需要采访当事人,就可以对采访对象、所涉及事件发生的有关方面,做到心中有数,提问有的放矢。

2

临时准备

采访前有针对性地对有关采访对象的背景、事件、环境、现状、原因、问题等进行了解,是非常必要的。这种准备包括反复酝酿主题,深入了解事件内幕或人物背景,分析受众对事件的期待和诉求心理是什么等相关问题。

3

细节准备

采访前的细节准备也很重要。比如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,采访用的摄像机、三脚架、电池、录音机、照相机、笔、纸是否可用等等,做到万无一失。

4

访前准备

要了解掌握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。比如报道一次地震灾难,应该具备一些地震常识,如果不知道震级是什么,不知道烈度是什么,在报道中就会出笑话。

采访中

1

氛围

在被采访对象的心目中,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,要使这个陌生人开口说话,吐露心声,记者需要在看似平淡的寒暄或闲谈中,营造出宽松的采访环境,借此探求对方的性格、爱好和思想,巧妙的缩短与对方的距离,帮助记者消除对方的陌生感,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,适应自己,创造出一种轻松融洽的提问气氛。

2

提问

某记者去采访泰勒,他问道:“泰勒先生,可否请您解释一下相对论与现代空间时代的关系?”泰勒瞪大眼睛说:“我怎么能解释呢?爱因斯坦用了13年时间才确立了这个公式。”

这次采访没有成功的原因,就在于记者提出的问题不够恰当,提得太大。可见,正确提问在采访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。那记者在采访中该如何恰当的提问呢?

1

巧妙切入主题

某记者去采访一位警察劳模,见面问了很多,但他总说一句话:“那是应该的”。后来该记者发现这位劳模胳膊上有一个伤痕,经追问知道这是他抓捕疑犯时受伤所致。于是该记者改变了采访计划,就从他胳膊上的伤痕说起,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

切入点是采访对象的兴奋点,大到被采访对象的政治立场、思想观点、情感性格,小到乡土乡音、饮食、服饰习惯,乃至一句话等等。采访要如何切入,也就是采访时话从哪儿说起,问题怎样提出来。巧妙的切入能顺利的了解和掌握所需的新闻材料,寻访到采访的真谛。

2

善用提问方法

开门见山。也就是说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。这种方法适合采访一些领导干部以及专家学者等,他们往往是有知识、有见地的人,跟他们交谈无需绕弯子。当然,这里所说的开门见山,也不是见了面就直盯盯地问,在提问之前,简要谈上几句得体的话也是很讲究的。

迂回启发。也就是说不直接提问,而是从侧面绕点圈子,然后再把谈话引上正题。这种办法适用于不肯谈、不善谈,而且见了记者就拘束的人。在谈话前,尽可能地熟悉对方的特点,从对方最熟悉、最关心的事情和问题谈起。比方说,可以谈一些社会观象、自然现象,以至柴米油盐等,这些绕圈子的话实际上也是在沟通双方的感情。

激将刺激。有的采访对象,心里有很多话,可由于种种原因,却不愿意谈,或者只是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。在这种情况下,记者就要适当采用刺激对方的办法,用比较尖锐的问题激发对方,促使对方谈心里话。

抛砖引玉。有时采访对象本身材料很多,只是每天的工作生活已经成了习惯,觉得没有什么值得谈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记者可以讲一些类似的事例,引起对方的联想,从而让对方谈出更多有价值的话。但切忌不可诱使对方说假话,也要防止对方为迎合记者的口味顺着竿子爬,讲一些捕风捉影的东西,失去他自己原有的价值。

恰当验证。在采访中常常会有些事情或情节、数字、时间把握不准,这时就需要记者在提问中核实求证。如果直截了当地让对方重复回答,既不礼貌也容易引起对方反感。此时可以把需要证实的问题当作已知的问题提出来,引起对方的注意,或暂时先把没听清的问题记住,根据采访的进程、气氛与环境,找合适的机会逐一进行验证。

粗细结合。在问过“你对中美贸易战有什么看法?”“你怎样看待网络暴力?”此类广泛开放性的问题后,为了防止泛泛而谈,记者要接上严密的提问,多问几个“比如——”“您能举个例子吗——” “这是不是像——” “这样说是什么意思?”这样的问题。

倾听

倾听,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方法。善于倾听的记者,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感,让对方打开话匣子,并在对方的叙述中找到新闻的亮点。记者在采访中该如何听呢?

1

听全面介绍

全面是相对而言的,可以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,可以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,可以是一个问题的发展变化,也可以是一段工作的方方面面等等。到一个单位采访,先听听全面情况,是被采访单位所希望的,也是采访者应该履行的义务。它既可以增加感性认识,了解整体情况,还可以避免漏掉新闻。

2

听突出问题

采访要听,但对“听”不能平均使用精力,要注意听到突出的问题、新鲜的观点、得力的措施、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或生动感人的事迹等等。

3

听典型事例

采访要听事儿,但怎么听事儿,听哪些事儿,很有学问。一般来说,事例不分大小,只要典型、感人、就应该激起采访者的兴趣,吸引采访者的注意力。听事儿要考虑反映问题的角度和不同侧面,要多听众人关注的事例,迫切要求回答、解决、提倡、纠正、坚持、发扬的事例;听那些能够触及灵魂、解渴管用的事例;还要听有结果、令人信服的事例。

4

听细节过程

多数情况下,记者都是事实发生的迟到者,要通过回忆、提问等方式,获取被采访者的真情实感。

5

听分歧意见

俗话说“兼听则明偏信则暗”,采访中遇到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并不是坏事,有时还要特意了解不同的看法、意见和反应。注意听取分歧意见,有利于发现新线索,挖掘新事例,核准基本事实。

观察

观察,就是记者用自己的眼睛采访。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仅要善于观察采访现场,通过一些细节获取信息,丰富写作内容;同时还要善于观察被采访者的情绪和状态,及时调整话题内容,学会捕捉细节,采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。记者的眼睛,要擦得明亮,别人不注意看的,记者要观察,别人看不清的,记者要看透,别人眼帘溜过去的,记者要盯住。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场。
相关资讯